中国投资界 > 文教 > 正文

文旅三方观察丨元宇宙+文旅:加持还是虚火?

时间:2022-03-18 17:34: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7151

元宇宙太火了。有报道称,诸如微软、苹果、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元宇宙”赛道,抢占新一轮技术变革风口。

“元宇宙”是什么?业内对它的认识有很多不同的维度。有一个通俗的解释,“它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在用户体验上能达到一种真假难辨虚实混同的新境界。正如网络终端从PC为主过渡到移动互联网,现在也将由移动互联网过渡到VR/AR等元宇宙生态。这种生态是全方位的。”

如果说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那么2022年就是“元宇宙”体验年。而文旅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一种体验经济。当“元宇宙”遇上文旅,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加持

由于文旅领域更容易虚拟化,相比其他领域先一步进入了“元宇宙”。

近年来,在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提供虚实结合拓展沉浸式文旅场景应用,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方面,“元宇宙”越来越受到关注。后疫情时代,文旅行业正面临着消费模式转型、数字化建设与实体服务深度融合、线上场景大量衍生等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元宇宙”落地应用的基础需求。

2021年11月18日,张家界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景区;作为广东省文化科技深度融合领域的头部企业,励丰文化2021年9月推出了C端产品“404元宇宙”的品牌矩阵,以科艺融合的表现手法,并囊括了近年来众多的小说、电影、游戏经典科幻IP内容,将其融入文旅场景之中。2022年3月12日,河南文旅举行了以“面向元宇宙,建设文旅美好新生活”为主题的大会,进行全时空交流互动,并首次推出了元宇宙虚拟会议空间,让人们对这个“玄之又玄”的新物种有了真实感受、全新认识。火出圈的元宇宙正逐步在中国文旅行业落地。

“这些业态为我们提供了交互共生的新情境。”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说。“在‘元宇宙’背景下,传统文化和‘元宇宙’的结合将创造出更加具有沉浸感、体验感的新情境,改变了人们之前对于物我关系的认知,改变了消费场景,让你有更强的体验感、体验性。”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欣然表示,通过“元宇宙”在线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可以让年轻人通过他们喜爱的数字化方式了解和感知中华文明,感知当时的历史场景。“我对元宇宙、AR/VR等技术在宣传普及考古成果、弘扬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寄予厚望。”

行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从国家到地方,已经开始把“元宇宙”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今年1月,工信部明确表态要培育进军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最近3个月,上海、武汉、杭州、合肥等10余个城市“官宣”,元宇宙被写入各地发展规划,甚至政府工作报告,上升到城市产业布局的战略高度。

知春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禹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文化产业的建设成本会大大降低,更多的创造力被释放。“借助‘元宇宙’,中国本土的文化可以通过数字化对外进行输出,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虚火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也出现了冷静的声音。

有专家指出,尽管在文旅场景有所尝试,但相对于这个概念,目前的“元宇宙”仅仅是个雏形。元宇宙技术真正做到大规模投放和应用,需要符合三个条件,即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落地的应用场景和盈利的实现。就目前技术而言,“元宇宙”在社交类文旅项目上赋能作用更明显,如沉浸式剧情娱乐,如果添加元宇宙技术,现场感会更强,体验效果也会更好。而旅游除了观看和欣赏,更重要的是一种亲身体验,所以对旅游行业来说,元宇宙技术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山东社科院副研究员汪霏霏认为,“元宇宙”概念兴起,XR产业又成风口,但在文旅领域,相关企业似乎很难真正规模化进行成长和扩张。“5G+XR类产品最大的问题在于,VR、AR设备在经济性、舒适性、沉浸性上会产生互斥效应,无法既满足设备的经济性、又满足舒适性;在满足舒适性之后,沉浸性又差强人意。”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数字化最高境界就是把物理世界虚拟到虚拟空间里做一对一的映射。“元宇宙”应该为现实世界服务。

“元宇宙的‘热’,代表着人们对物理世界数字化的期待。但发展元宇宙不应脱开现实世界,而要以赋能实体经济为导向。我们要拥抱的是元宇宙中属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机会。”南京金宁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石宁说。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更是一针见血指出,“因为‘元宇宙’是通过技术呈现的一种沉浸式体验的场景,这种场景需要内容支撑才有价值,有好的内容才能吸引人去体验。无论是博物馆提供的线上展览,还是VR环境下的游戏,在元宇宙概念中仍然是内容为王,内容永远是不二法宝。”

在陈少峰看来,“元宇宙”与沉浸式文旅相通,强调虚拟和体验性。实际上,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结合优质的文化创意内容,例如动漫、游戏的场景内容设计,才能呈现真正的“元宇宙”。

“通过技术手段,让元宇宙载体成为创新传统文化表达的载体渠道,创建起一个可持续的社交环境,才能实现创意与内涵的深度绑定。”李凤亮说。

未来

我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用在“元宇宙”上也恰如其分。

针对“元宇宙”的未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彭锋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他认为,“元宇宙”是自然的镜像、文化的镜像,是无法想象的超文化世界。“元宇宙的主人不是人,元宇宙的主人应该是人工智能,这个世界是人类无法想象的。它的价值观会发生很大变化,当人工智能工程师或者科学家在构建元宇宙时,我觉得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人工智能有没有价值观?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

福楼拜曾经说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重逢。”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黄昌勇认为,艺术创造中的技术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构成艺术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应慎重对待。“元宇宙技术给艺术带来的变化是不可预知的,关键在于我们要用未来的眼光而不是站在过去或者当下的立场简单的打量,我们要迎接要选择。”

说到底,“元宇宙”终归是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文旅行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以内容为核心。不管是现实世界也好,还是“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也好,文旅产业能不能做好,最后取决于内容的文化与艺术性好不好,是否有真正好的内容,这也是文旅人努力的方向。毕竟我们都希望看到用新技术创作出的高质量的文化内容,这点从来没有变过。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hhx6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