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指数节节攀升,市场交投情绪也持续升温、热度爆棚。沪深两市成交额稳稳站在万亿之上。其中,七月下旬更是上演“量能盛宴”,连续 11 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 1.5 万亿,资金入场的积极性与市场的活跃度可见一斑,彰显出当前 A 股市场旺盛的生命力与强劲的上涨动能。
在近期A股市场挑战去年“9·24 行情”3674点压力位、多空分歧加剧之际,利多星首席投顾林毅(执业编号 A0710624050005)表示:当前市场表现强于预期,3700点并非终点。在多重利好叠加下,上证指数中长期目标直指4000点。这是继今年4月、5 月两次精准研判后的第三次重要观点输出,其背后逻辑涵盖政策、流动性及市场估值等多重维度。
反内卷政策破局通缩,PPI 触底释放复苏信号
政策发力终结低价竞争,引导行业回归良性周期
最新修订的《价格法》强化 “党对价格工作的领导”,为反内卷提供坚实法律支撑,推动自上而下的产能出清进程。政策明确将整治低价无序竞争,助力供给侧从“以价换量”的粗放模式转向合理盈利轨道。
行业分化趋势显著: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历经调整后,产能已降至低位,盈利反转具备较高确定性;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则在政策约束下逐步摆脱价格战,进入量价平衡的健康发展阶段。
PPI 数据印证经济复苏态势
国内PPI自2022年10月起持续处于负增长区间,但近期市场信号显示积极变化:焦煤、钢铁等黑色系商品,多晶硅、锂矿等新能源原材料,以及玻璃等建材产品价格均出现显著回升,释放出通缩螺旋终结的强烈信号。
“反内卷政策 + 重大工程落地”的组合拳持续发力,推动工业品价格稳步筑底。2025年7月高频数据显示,国内通缩压力已明显缓解,经济复苏基础不断夯实。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A 股迎来全球资金红利
历史经验揭示降息对 A 股的积极影响
回溯 2024 年 9 月,美联储首次降息后,全球风险资产迎来普涨行情。当时 A 股外资单月净流入超 800 亿元,上证指数当季涨幅达 12%。当前美联储再度进入降息通道,市场预期9月降息概率高达 80%,美元走弱背景下,热钱正加速流向新兴市场,A股有望持续受益。
券商板块实力提升,强化资金承接能力
作为市场重要风向标,券商板块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国联民生证券净利润同比暴增11倍,中信证券(600030)等头部机构也展现出明确的高增长预期。
政策层面同步为券商行业拓展发展空间:中国证券业协会推动券商获取银行理财、保险销售牌照,促使行业业务边界从“单一证券服务”向“综合财富管理” 跨越,进一步拓宽增量资金入市通道。
多重优势支撑,3700 点成上行中继站
市场情绪从悲观转向理性,股市吸引力凸显
年初,市场对通缩螺旋的担忧导致估值承压,但随着金融、医药集采等领域反内卷政策的快速落地,市场情绪已实现逆转。从当前股债性价比来看,股市吸引力显著优于债市,资金配置意愿持续提升。
估值优势明显,周期与成长板块协同发力
传统周期行业(钢铁、煤炭)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盈利底部反转带动估值修复;新兴制造行业(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引导下逐步摆脱内卷,盈利弹性加速释放。
从整体估值看,全A动态市盈率仅14.5倍,低于近五年均值,叠加企业盈利增速上修,指数上行具备充足空间。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综合来看,3700 点仅是市场上行的中点,中长期目标直指4000点。建议关注三大主线:一是反内卷政策受益链,包括钢铁、焦煤(供给侧出清彻底)、建材(玻璃价格回升)、新能源(多晶硅、锂矿价格企稳)等板块;二是流动性敏感板块,如券商(净利润暴增 + 牌照红利)、港股科技;三是双创成长性板块,重点关注创新药和 AI 新科技领域。
风险提示: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见解,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者需独立判断,风险自担。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等因素可能影响市场节奏。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